由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不久前完成的名为《就业与发展——中国失业问题与就业战略》的国情报告提出,目前我国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就业结构变动过程。这一变动表现在:
农业部门就业比重迅速下降。由1978年的70.7%下降为1996年的50.5%,平均每年下降1.12个百分点,大大高于改革前这一结构变动率。与其它国家工业化初期相比,中国农业部门就业比重下降速度,大大超过其它国家的下降速度。据世界银行研究,农业部门占总就业人口比重由70%下降到50%,日本用了59年的时间,美国用了50年的时间,而中国只用了17年的时间;
非农业部门就业比重不断上升;
非农业产业占农村劳动力比重不断上升,成为新增劳动力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。1985年全国乡村劳动力中,农、林、牧、渔业所占比重为81.9%,1996年下降为71.2%;同期非农产业所占比重由18.1%上升为28.8%。今后随着非农产业的收入水平不断上升,就业机会不断扩大,上述发展趋势将更为明显。
《就业与发展——中国失业问题与就业战略》国情报告由胡鞍钢主编,对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就业与发展矛盾,特别是城镇失业的基本特点、动态变化及其深刻影响和社会后果进行了深入研究,分析了日益扩大的就业压力和失业率的国情条件背景、人口变动、产业结构变动背景,预测了农村剩余劳动力。并对如何解决城乡就业与失业问题提出若干措施和政策建议。